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11 阅读:6 2025-08-17 19:08:03 评论:0

2025年8月17日,由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指导,静安区北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支持的《阅读苏河左岸》(中英双语版)新书首发仪式在2025上海书展的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来自出版界、学术界、金融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各大媒体和广大读者共同参与,共忆苏河左岸人文历史,共话苏河左岸无限未来。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1张

活动现场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中共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静安区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梁峰,办事处主任桑祯骁,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光启书局总经理姚映然,副总编辑薛羽等参加首发式。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2张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致辞中表示,《阅读苏河左岸》不仅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城市读本,更是一条贯通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希望更多人可以以这本书为起点,走读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以及河畔的建筑与街区,在行走中理解城市,在记录中延续文脉,在创造中回应时代。让苏州河,成为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创造城市公共记忆的重要空间载体。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3张

新书发布

中共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发布《阅读苏河左岸》。随后举行的赠书仪式上,静安区北站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祯骁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副总编辑薛羽,代表本书的策划方和出版方,向为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静安区有关部门代表,相关历史建筑的业主方、管理运营方、设计修缮方代表,还有提供了珍贵老照片的热心居民和摄影师代表赠送了新书。苏河文化由此绵延传扬,苏河精神由此历久弥新。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4张

《阅读苏河左岸》作者、国际静安推介官朱一宁

本书作者、国际静安推介官朱一宁作新书介绍,从“品读上海的新视角”“苏河文化的新发现”和“读懂建筑的新方法”三个角度,向各位读者解读了这本新书的创新之处。希望更多人能带上这本书,依次打卡书中的12幢建筑,从史料中看见历史的厚重,从当下它们被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中,看见城市更新的温度,也看见城市生活的美好未来。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5张

苏河左岸分享会

随后,一场“苏河左岸分享会”在中央大厅精彩开启。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现场分享了他们对苏州河的深入观察与独到见解,共同探讨这条城市母亲河在今天的价值重估与未来可能。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6张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指出,在“上海2035”和“十五五”规划中,苏州河正逐步成为世界级滨水区的样板,文化、商业、生态、生活功能相互融合、可持续发展,是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支撑。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7张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谈到,苏州河畔那些昔日默默无闻的银行仓库,如今成为我们重新认识上海金融史的重要线索。这些仓库选址于此,是当年水运与商贸逻辑的必然,而如今的保护与活化,更是在为城市记忆注入新的生命。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8张

静安区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一级调研员张梁峰

静安区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一级调研员张梁峰介绍了北站地区多元而深厚的历史文脉,他表示,属地街道党工委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激发辖区各方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共同保护并活化历史建筑和海派文化街区,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9张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分享了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案例。她表示,设计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生活方式的激活。从散步、跑步、咖啡,到水岸互动、文化表达,苏州河正以更好的面貌融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中英双语版新书《阅读苏河左岸》在上海书展首发 第10张

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上海日报专栏记者安柏然(Andy Boreham)

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上海日报专栏记者安柏然(Andy Boreham)则从一位在地外籍居民和资深媒体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眼中苏州河的变化与魅力。他提到,苏州河如今成为了可以慢跑、Citywalk、拍照打卡、日咖夜酒的宜人河岸,可以在此畅享人文艺术、畅想美好生活,已然成为了许多在沪、来沪外籍人士的必打卡之地。

北站街道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中英双语版《阅读苏河左岸》,以独特的展现方式,生动而严肃地讲述了苏州河畔12幢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彼此关联和人事代谢,可以成为上海集体记忆的载体、年轻人探索城市的Citywalk指南、外籍人士了解上海的窗口、学生大思政课的教材,也可以为将来的海派文化展陈、研学活动等提供翔实的内容支撑,成为一把打开苏州河人文之门的钥匙。未来,街道还将以此书为支点,持续挖掘苏河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探索文创产品开发,拓展“文旅商体展”多元融合的应用场景,联动沿岸商业体与文化空间,打造更具活力与温度的“苏河左岸”。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ap.kuaizu.me/post/27149.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