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杨兰兰,是怎么回事?

11 阅读:6 2025-08-12 12:16:02 评论:0

最近,发生在澳洲的一起车祸,却引发了万里之外中国的一场舆论波动,一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无数人在吃瓜:杨小姐到底是谁?她真的是 " 天龙人 " 吗?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咋回事?

大概从 8 月 8 日开始,网上流传了一个聊天记录,大概意思是说悉尼出了一个车祸,然后女司机现场拒绝测酒精,上了法庭全程什么都不说,最后法庭开出保释金 7000 多万澳元,近四亿人民币,几分钟就转到了,法庭查询了女司机的存款数量,是 2700 亿澳元,约 1.35 万亿人民币。

然后呢?一个 " 中国女子开定制版劳斯莱斯身价万亿 " 的传言,就这么出来了。

澳洲杨兰兰,是怎么回事? 第1张

这个传言精准打击了中国人的痛点:大家在国内一个月几千块,发 3600 的幼儿补贴都高兴得不得了,这个 00 后姑娘是怎么在澳大利亚拥有这么多钱的?是不是贪官的孩子?是不是偷了我们的钱出去纸醉金迷的?

但奇怪的是,穷极网友之力,却没有扒出这个女子的身份,除了疑似她的豪车豪宅以及名叫 lanlan yang 之外,找不到任何信息。于是很多人就更愤怒了,她是不是传说中的天龙人?

有人还传言她是某家族的人,掌管澳大利亚铁矿石配额生意。

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去看看澳大利亚的媒体报道,看过就会发现,事情和中文网络上流传的消息有很大不同。

首先,撞车的事是真的,但所谓保释金和存款是假的。

事情发生在 7 月 26 日凌晨 3 点 30 分左右,yang 的劳斯莱斯撞到了一辆奔驰车,导致奔驰车司机受伤。因为 yang 拒绝酒精测试,所以被带到了警察局,随后 yang 被保释,等待 8 月 15 日开庭。

澳洲杨兰兰,是怎么回事? 第2张

媒体的报道就这么简单,但无论哪一家媒体,都没有提到 7000 万保释金和 2700 亿澳元余额的事情。媒体只说如果定罪,可能会面临超过 100 万美元的罚款。显然,造谣的不是澳媒,而是中文网络上的人。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看到 7000 万澳元保释金和 1.35 万亿的存款的时候,就知道这也太离谱了。

yang 犯的事说破天,也只是一个交通事故 + 拒绝配合酒精测试的事情,需要 7000 万澳币的保释金?要知道,像杀人这种重罪,500 万保释金也够了。如果法庭真的开出了 7000 万澳元的保释金,那也完全违反罪罚相当的原则。

更关键的在于,有哪个有钱人会把上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放在自己的一个银行账户里?

或者说,有哪个银行能吃得下这么大一笔存款?

我们可以看看澳大利亚最大的联邦银行,存款总额才 4000 亿澳元,怎么可能 yang 一个人就有 2700 亿澳元?这完全不符合银行风控机制好么?因为一旦 yang 把钱转走,这个银行分分钟就会倒闭。

而且一般来说,哪怕富豪排行榜上的人,别看他们动不动身价千亿美元,但这个数字大部分都是股票、基金、信托、不动产等估值,真正让他们拿现金出来,他们也拿不出多少。

还记得马斯克收购推特么?

当年马斯克贵为全球首富,身价 3000 亿美元,但花 400 多亿美元收购推特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不得不以自己价值 210 亿美元的特斯拉股权为抵押,进行融资,又找摩根士丹利等银行进行了一系列债务融资,才凑够了钱。

一般来说,有钱人的现金不会超过资产配置的 10%,剩下的钱会由专业团队(比如家族办公室)运作进行保值增值,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放到余额账户里。也就是说,如果 yang 的账户真有 2700 亿澳元现金的话,那么说明 yang 的资产,起码已经超过了 2.7 万亿澳元。

澳大利亚一年的 GDP 才多少?2.6 万亿澳元。

这样一个有钱人,你以为在澳大利亚真能隐身么?不可能的。

可能普通人不知道,银行能不知道?这么大一笔钱,分分钟触发反洗钱预警了,一旦被澳大利亚政府知道,你以为 yang 真的能保住这笔钱?

看看一些中国有钱人在国外的下场吧,赵长鹏被罚款 72.16 亿美元,王雁平被没收 28 亿美元,简雯被没收价值 34 亿英镑的比特币,还有曲乃杰,被没收在法国的 9 个葡萄酒酒庄,还罚款 100 万欧元。

还有覃辉厉不厉害?有没有背景?到了美国,不是照样被美国人用 " 家暴 " 为由头,没收了 17 亿美元?

除此之外,至于传说中 yang 家涉及铁矿石配额生意的传言,也经不起推敲。

根据网传的说法,yang 的工作是卖矿山给一些中国企业,每年在西澳开一次会议,分一下配额,一年的利润就来了,这些配额层层转手,转到了民企手里。

这个说法玄乎其玄,很多人不了解铁矿石生意运作模式,就信以为真。

但请大家去看看 6 月 15 日工作室公众号文章《铁矿石之战》就知道,这就是妥妥的造谣。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澳大利亚很多矿山是家族企业不假,但这些家族没有一个是华人家族。

澳大利亚铁矿企业通常做法是在中国开设一个代理处,类似于区域销售经理,与中国企业签订合同后,铁矿直接从澳大利亚装船运到上海或者秦皇岛卸货就行了。中国企业怎么可能跑到澳大利亚去开 " 配额会议 "?

其次,中国历史上的确存在过铁矿石进口配额,但早在 2013 年,商务部就发布了《关于铁矿石和氧化铝自动进口许可证实行网上申领的通知》,只要符合条件,想进口铁矿石直接网上申请就可以了。

最近几年又增加了报告制度,主要是方便管理,但和配额也没关系。

退一万步说,如果 yang 真的是靠倒卖铁矿石配额发财,那能不能挣 1.35 万亿人民币呢?

我们简单算笔账。

2024 年,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 7.43 亿吨,进口额 5649 亿元人民币。但是请注意,这么大的生意,不可能是一个家族全都能吃下的(如果说 yang 是二代三代的话,那国内也不止一个二代三代吧?)她能占到 10% 的配额就不错了,也就是一年 500 亿的生意额。

但这里面利润有多少呢?10% 几乎不可能,因为国内钢铁厂的利润,普遍到不了 10%,但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仍然按 10% 来算,挣够 1.35 万亿人民币,需要二百七十年。

这还是理想状态下,要知道,中国是 1985 年开始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真正进口量爆发,差不多也就是 2003 年中国进口量超过日本,开始参与长协谈判之后了,并不是每年都能挣 50 亿的。

那么,如果 yang 真是靠倒卖配额来赚 1.35 亿人民币的话,是如何在短短 20 几年内挣够这笔需要挣 270 年的钱的呢?就算真挣到了这笔钱,干嘛放在银行卡里等贬值?买个矿山等升值岂不是更好?

所以,整个事情基本就还原出来了,yang 有钱不假,除了车祸也不假,但 7000 万澳币的保释金和 2700 亿澳币的余额,就属于纯纯的扯淡了。

最最简单的道理,假设 yang 真的 " 天龙人 ",面对起来的舆论,难道还压不下去么?

现在舆论闹腾得这么厉害,显然,yang 的实力不怎么样嘛。

我们扒一扒最近的一系列舆情事件,事件出来之后,很快就会有有组织的谣言跟上,比如造谣武大诬陷案肖同学的父亲,是武汉的区长(真要是区长恐怕事情早就搞定了),一会儿爷爷又是东风董事长。

这么说吧,你就算是个路边卖煎饼的,只要上了热搜,就会马上冒出来一个高官爸爸或者富豪妈妈。敌对势力还学会了用公安局蓝底白字通报的方式来制造和传播谣言,这就更增强了谣言的传播性和可信性。

这种借用舆情发酵期通过掺入假信息的方式,可以很轻易地带歪舆情发展方向,最终把矛盾指向体制、政府和国家,从而达到舆论战、认知战的目的,消解公信力,激发社会矛盾。

现在正值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正是需要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推动国家进步的时候,制造这些谣言的目标是什么?不言而喻。

8 月 6 日的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红衣教主周鸿祎对台湾的网军做出了一个评价:水平中等偏下,唯一优点就是比较勤奋。

现在来看,的确如此。这种 " 真假混杂 " 的谣言其实并不高明,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戳穿,但就是因为国内有相信的土壤在,所以这种 " 水平偏下 " 的谣言,往往又能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各种舆情事件特别多?一个接着一个?

因为随着南京照相馆电影热播、阅兵临近新武器亮相,以及武大事件中舆论的一边倒,社会主流、爱国的声音占据上风,所以台湾的 1450 就显得特别勤奋,不断制造各种谣言,来对冲这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也是台湾地区对大陆认知作战的惯用手段了。

但另一方面,杨兰兰的事情能广泛传播,反映了整个社会心态关于分配问题的躁动。

改革开放 40 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分层。最上面一层就是 " 先富起来 " 的那一批人,很多人发家的过程也谈不上多么合规合法(其实违法的很多,比如房地产行业,基本都是走关系),现在已经很难追究了,否则很容易被扣上 " 破坏改革开放 " 的帽子。

中间一层是中产阶级,吃到了发展的红利,实现了阶级的跃升,对现有状态很满足。

而最下面一层呢?虽然解决了温饱,但看着顶层和中产的好日子,觉得有钱人拿走了大部分蛋糕,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早些年网络不发达,底层发声的渠道也少,形不成声势。同时中产阶层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忙于挣钱,所以对底层没有共情。

但现在呢?

经济增速放缓,内卷严重,上升渠道变窄,再加上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导致经济发动机开始熄火,中产普遍感觉钱不好挣了,心态自然也就变化了。

于是,底层和中产的诉求就一致了,矛头一起指向了攫取了时代红利的人群。

因为底层 + 中产群体占到了社会的绝大多数,所以声势巨大。随便一个 " 富二代 "" 官二代 " 的炫富行为,都能引起全民激愤,集体口诛笔伐。

不能简单地说他们错。

大部分人并不是仇富,对那些老老实实经营的富人,大部分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大家痛恨的是什么人呢?是那些利用人民给的权利掠夺本应属于人民财产的人(比如曲婉婷她妈),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发财的人(比如余振东),那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比如北极鲶鱼),那些利用国家发展挣了钱但不想着回报社会却把钱转移到国外让后代享受奢靡生活的人(比如最近的信托案),等等。

这个时候,yang 是不是真有 1.35 万亿已经不重要了,就算 1.35 万亿是假的,她的奢侈品衣服和奢侈品包包是真的吧?她的劳斯莱斯是真的吧?她可能要交的 100 万美元的罚款是真的吧?

澳洲杨兰兰,是怎么回事? 第3张

退一万步说,就算 yang 的钱都是其合法诚信经营所得,那又怎么样呢?你能说没有贪官的子女生活在国外挥金如土么?你能说没有豪门富商把国内挣的钱转移出国享受人生么?

所以,看似大家把矛头对准了 yang,其实 yang 只是一个符号,代表着整个社会对 " 先富 " 群体的不满,已经积蓄到了一个很大的地步了。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ap.kuaizu.me/post/26028.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